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前副議長翁詩杰(Ong Tee Keat)3月5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備受關注,堪稱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治國方略和治理理念的窗口。
兩會備受國際社會矚目
文章指出,一些西方國家圍繞中國政治制度爭執不休,并將自身所謂的民主標準強加給中國。作為自詡的“自由世界”,這些西方國家毫不掩飾對中國崛起的優先事務虎視眈眈。當然,“自由世界”幾乎不會因為根植于意識形態偏見的惡意揣測而遭到指責。
作為中國式民主實踐的支柱,兩會充分考慮中國人民的愿望與福祉,為國家指明前進方向。這同自詡“民主燈塔”的美國的所作所為形成鮮明對比。美國對他國實體和個人濫施“長臂管轄”,甚至不惜讓社會治理失靈。
西方政府與軍工媒復合體沆瀣一氣,對中國的政治制度大肆詆毀,稱其為“威權主義”?!巴嘀髁x”與自由貿易和經濟發展背道而馳,而中國的政治制度與全球自由貿易并行不悖,西方的指責顯然無法成立。
然而,這并不能阻止西方國家繼續鼓吹“中國經濟崩潰論”。它們一次次預測中國經濟即將崩潰,而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反復證明它們錯了。
此外,它們無法否認,兩會上的審議事項與各種提案展現了中國社會的主要關切。毫不夸張地說,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立法機構能夠如此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
全過程人民民主優勢顯著
文章進一步分析稱,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中國人民的愿景完全一致。中國人民對黨和政府的滿意度連續10年超過90%,如此之高的支持率足以反駁所謂“威權國家”的指責。這一數據源自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阿什民主治理和創新中心2020年7月發布的報告——《理解中國共產黨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
哈佛大學的這項調查始于2003年,堪稱中國民眾對領導層治理水平滿意度的晴雨表。該調查涵蓋了方方面面的治理,從官員選拔到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全部涉及人民通過廣泛協商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
這同西方社會選民在選舉結束后很少參與國家治理以及政黨為自身利益阻礙立法進程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難怪贏得選舉在西方社會是頭等大事,而這又為滋生民粹主義埋下隱患。在大多數西方選舉中,候選人巧舌如簧,夸夸其談,卻缺乏必要的公共管理知識和經驗。
西方國家可以遵循這樣的治理和發展模式,但它沒有權利將這套模式強加于他國,特別是考慮到其他國家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狀況與西方不同。
西方一直對其多黨選舉制度中的“制衡”機制頗為自得。盡管“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可能會給提出異議留有余地,但其決策結果卻是“贏者通吃”,根本不去考慮多數票和少數票之間的比例差距。
在中國協商民主的探索實踐中,會容納少數人的意見,這無疑更具包容性。而中國從未將自身民主模式強加于他國。
民主不可能只有一種模式。在全球任何地區,都沒有在脅迫或殘酷的“政權更迭”下成功移植民主模式的先例。事實上,打著民主旗號推行霸權主義只會讓更多國家走向衰落,并造成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