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搭載著49個40英尺集裝箱的21028次重型機械中歐班列,從廣西南寧國際鐵路港出發,開往哈薩克斯坦努爾蘇丹。這是廣西發出的首趟重型機械中歐班列,開辟了“南寧—西安(新筑)—努爾蘇丹”的新線路,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建設。
2020年,中歐班列年開行1.24萬列、發送113.5萬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50%和56%,綜合重箱率達98.4%。中歐班列年度開行數量首次突破1萬列,單月開行均穩定在1000列以上。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人們生活節奏,使全球經濟受到巨大的打擊。在這樣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中歐班列不論是開行數量還是發貨數量都屢創新高,展現出逆勢增長的強勁勢頭,頻頻獲社會各界“點贊”。中歐班列為何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
當初中歐班列只是海運和空運以外的“新選擇”,疫情暴發后,很多國家都被迫關閉了港口和機場,而鐵路運輸具有“無需人員跨境流動”的特點,這使得部分空運和海運轉向了鐵路貨運。中歐班列搖身一變,成為企業發展的“穩定器”。如今的中歐班列,以安全高效、運距長、運量大、全天候、貨物損耗小等運輸優勢,成為穩定國際供應鏈運轉、保障國際貿易運行有序的“定心丸”。
中歐班列始于2011年開行的惠普班列,目的是為了改善內陸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提升商貿交易便利化水平,發展外向型經濟。開通初期,只從中國重慶一個城市出發,到達德國的杜伊斯堡,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越來越多國家加入到中歐班列的抵達版圖。2019年隨著國家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歐班列具備了向南與東南亞貫通的條件,讓“內陸地區沿海化”成為可能,一條貫通歐洲與東盟的國際運輸走廊正在形成。目前,全國已有60多個城市開行中歐班列,可通達歐洲21個國家97座城市,“朋友圈”越來越大。
中歐班列作為一種鐵路貨運的新模式,從單一路線發展到密集的貨運網絡,從開行數量不到20列發展到超過1.2萬列。數字攀升表明中歐班列對于相關國家經濟貿易合作做出的重要貢獻。如今,西班牙紅酒、荷蘭奶酪、波蘭水果等越來越多的歐洲農產品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擺上中國人的餐桌。除此之外,機電產品、化工產品、零部件等在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能夠長期刺激歐洲對中國的出口增長。而服飾、小商品以及醫療物資用品都是目前歐洲市場熱衷的“中國制造”。中歐班列的開行讓供需雙方得到了更好地銜接,也通過貿易往來帶動沿線經濟復蘇,促進新的經濟活動的產生,為形成高質量持續發展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貢獻鐵路力量。
中歐班列不僅是貨物運輸的載體,更是絲路貿易的新紐帶,將各個國家、各種商品編織在了一起。人們通過這條紐帶可以方便快捷地進行商品交換,拉動經濟發展。隨著中歐班列“朋友圈”的不斷擴大和優勢的顯現,必將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巨大作用。(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