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晚會如期開幕,聚焦“提振消費 從心開始”,希望通過誠信的力量讓每個人把平凡的日子過得更加幸福美滿。
相對于生產者、經營者,個體消費者一般處于弱勢地位,導致消費者權益被侵害屬于世界性問題,這可從世界“3.15”消費者權益日由來可“管中規豹”。1898年全世界第一個消費者組織在美國成立,1960年國際消費者聯盟成立,1983年國際消費者協會把每年的3月15日定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此后每年“3.15”,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及有關組織都舉行各種活動,推動保護消費者權益運動進一步發展。
我國并非“世外桃源”,各種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同樣存在,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等,不斷變幻其花樣、翻新其手段,防不勝防。如3月14日,中新經緯梳理了近段時間被約談或點名的企業,主要有車企投訴量居高不下,網約車平臺侵犯隱私、“大數據殺熟”,知名服裝品牌虛假宣傳、質量不達標,健身公司、教育機構預付式騙局等。可見消費者權益維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應該說,經過各方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取得長足進步。但在利欲熏心之下,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可以說是屢禁不絕,有的還觸目驚心。今年“3·15”晚會上,曝光廣東開盛鋼鐵實業有限公司廢舊鋼筋一夜翻新,一年翻新3萬多噸的不合格鋼筋流入市場,被應用到各類建筑上,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還曝光了光智能手機虛假安全/清理軟件,打著清理的名義,下載卻是更多垃圾軟件,引發手機系統更慢,并存在隱私泄露的危機。此外,青縣又見瘦肉精,瘦肉精羊流向多地,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
減少侵害消費者權益現象,要從消費者、生產者、經營者、社會監督、市場監管這5方面入手。消費者方面,要提高辨別能力、增強維權意識,但因信息的不對稱、知識的有限性,其自我維權存在一定局限性。社會監督可對侵權者形成巨大壓力、甚至斷了其“財”路,并推動監管者強化監管執法工作,有效推動消費者維權工作不斷進步,社會監督應持續加強。如屬媒體監督的央視“3·15”晚會,自1991年起每年舉辦,以期權威性、受眾廣泛,成為我國維權“王牌”,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人無信則不立,業無信則不興。不發生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更需要生產者、經營者充分考慮消費者權益,牢固樹立誠信意識,誠實經營、講究信譽。如不虛假宣傳,不以次充好,不誤導消費,網購出現商品質量問題及時退換貨等。侵害消費者權益實際是“短命”行為,讓消費者放心才是“王道”。
分析部分生產者、經營者之所以侵害消費者權益,根源在于其產品或服務,缺乏創新性,科技含量少,滿足不了消費者需求,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從而動起“歪腦筋”。解決之道,在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崇尚創新,追求科技進步,從而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提供優質的服務,較好滿足消費者需要。去年央視“3.15”被點名的寶駿560,其生產者在認真處理問題的同時,研發生產新能源五菱電車,今年銷量在業內遙遙領先,主要通過四通八達的鐵路物流網絡運銷全國。
從“心”開始,確實保護好消費者權益,改善消費環境,才能穩步提高消費能力,讓居民能消費、愿消費,從而為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加油。(孫以兵)